接上一期51配资网,继续来讲英系瓦伦丁Ⅸ中型坦克。
防护方面,该型号车体长5.41米,含炮管长5.89米,宽2.63米,高2.27米,离地间隙0.41米,重约17.3米。车体正面装甲为60毫米,倾角约40度,等效防护提升至85毫米;两侧43毫米,后部60毫米,顶部和底部装甲较薄弱,为15到25毫米。炮塔正面65毫米,采用焊接工艺和倾斜布局强化防护,侧面为弧形的60毫米,背面65毫米。整体的焊接装甲结构减少了铆接接缝导致的崩落风险,但炮塔座圈和驾驶员观察窗仍是弱点,苏军曾通过加装橡胶内衬和附加装甲改善。
机动方面,搭载一台通用6-71型165马力柴油发动机,推重比约9.5马力每吨。公路时速24公里,越野时速15公里,倒车时速3公里。悬挂系统采用多组负重轮加螺旋弹簧设计,借鉴了A10巡洋坦克的技术,在雪地和沙漠地形中表现稳定。同时,履带宽度400毫米,接地压力约40.5千帕,优于玛蒂尔达坦克的55千帕,在松软沙地和泥沼中不易陷车。不过,其动力系统功率不足,推重比低于同期德军四号坦克,导致加速缓慢且爬坡能力有限(最大坡度30度)。此外,双人炮塔设计使转向操作依赖手动微调,反应速度落后于德军三人炮塔坦克。
展开剩余50%军备方面,武器仅一门57毫米QF 6磅Mk Ⅲ坦克炮,水平射界全向,高低射界-8度/17度,备弹53发。发射的AP弹在10码距离可穿透100毫米垂直装甲,APCBC弹在1000码可穿透75毫米装甲,足以击穿德军四号坦克侧面和早期豹式坦克。不过,初期缺乏高炮弹,1944年后逐步配备榴弹(HE),但装药威力仍弱于苏制76.2毫米炮,且受限于双人炮塔(车长兼任装填手),装填速度下降(5.2秒)。好在装有76毫米烟雾弹发射器在炮塔外,2发备弹,能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,增加战术灵活性。
总的来说,该车的火力升级,能应付同级别的大多数对手,但俯角的减少以及穿甲弹缺乏装药影响了击杀效率。其越野平稳,可靠性与适应性高,能适应多地形作战,但速度较慢,加速性能不足,缺乏战略机动。车身低矮且正面防护较好,但侧面垂直且较薄,加上转弯能力迟缓,难以快速调整车身抵挡,容易遭受突袭。不过,通过提前侦察和制定战术,也能打出精彩战绩。
发布于:广东省恒汇证券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