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分享的是:2024中国城乡建设领域碳排放研究报告易速宝
报告共计:28页
2022年中国城乡建设领域碳排放全景:建筑与市政设施成减排关键
城乡建设作为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核心领域,其绿色低碳转型对整体"双碳"目标实现至关重要。近日发布的《中国城乡建设领域碳排放研究报告(2024年版)》,基于2022年宏观统计数据,全景呈现了我国建筑与建造、城市市政设施运行的能耗与碳排放状况,为行业减排路径提供了关键参考。
建筑与建造:占全国近半能源相关碳排放
2022年,全国建筑与建筑业建造领域能耗总量达24.2亿tce,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44.8%;碳排放总量51.3亿tCO₂,占全国能源相关碳排放的48.3%,几乎占据"半壁江山"。这一领域的碳排放主要由两部分构成:建筑业建造与建筑运行。
建筑业建造环节碳排放为28.2亿tCO₂,占全国能源相关碳排放的26.6%。从类别看,房屋建筑建造贡献18.4亿tCO₂,基础设施建造贡献9.8亿tCO₂;从过程看,建材生产运输是绝对主力,碳排放达27.2亿tCO₂,而建筑施工仅占1.0亿tCO₂,这意味着建材全生命周期的减排潜力巨大。
展开剩余85%建筑运行环节碳排放23.1亿tCO₂,占全国能源相关碳排放的21.7%。按建筑类型划分,公共建筑排放9.4亿tCO₂,城镇居住建筑8.9亿tCO₂,农村居住建筑4.8亿tCO₂,公共建筑因功能复杂、用能强度高成为主要排放源。从排放来源看,电力消耗产生的碳排放达14.4亿tCO₂,占比63%;化石能源直接排放4.5亿tCO₂,占19%;热力排放4.2亿tCO₂,占18%,电力排放占比超六成,反映出电网清洁化对建筑减排的重要性。
值得关注的是,2022年建筑运行能耗同比增长5.29%,但碳排放增速仅2.66%,低于能耗增幅。这一变化源于能源结构持续优化——全国建筑运行综合碳排放因子从2010年的2.32 kgCO₂/kgce降至2022年的1.94 kgCO₂/kgce,清洁能源替代成效逐步显现。
房屋建筑: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占比近四成
聚焦房屋建筑这一核心细分领域,2022年建筑与房屋建造总能耗19.8亿tce,占全国能源消费的36.6%;碳排放41.5亿tCO₂,占全国能源相关碳排放的39.1%。
从全生命周期看,房屋建筑建材生产运输碳排放17.8亿tCO₂,占全国的16.7%;施工环节仅0.7亿tCO₂,占0.7%;运行环节则与整体建筑运行数据一致,为23.1亿tCO₂。这意味着,房屋建筑的碳排放压力不仅存在于建成后的使用阶段,建材生产运输这一"隐含碳排放"环节同样需要重点关注。
新建建筑的隐含碳排放也不容忽视。2022年全国新建建筑(当年竣工民用建筑)隐含碳排放总量13.86亿tCO₂易速宝,其中城镇居住建筑占54.5%,公共建筑占28.8%,农村居住建筑占16.7%。从建筑结构看,钢混结构因材料特性,在各类建筑中均占据隐含碳排放的主导地位,凸显了新型低碳建材研发的迫切性。
城市市政设施:污水处理与垃圾处理的减排空间
城市市政设施运行的碳排放虽总量不及建筑与建造领域,但作为城市正常运转的基础,其减排潜力同样值得重视。
2022年,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全过程碳排放总量3838.4万tCO₂-eq,碳抵消量1086.8万tCO₂-eq,净排放2751.6万tCO₂-eq。其中直接排放占45%,主要来自CH₄和N₂O等温室气体;间接排放占55%,与设备能耗等相关。污水处理与污泥处理处置的排放比例约为7:3,提示污泥处理环节的减排需加强技术创新。
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面,2022年全过程碳排放总量9493.0万tCO₂-eq,碳抵消量3932.2万tCO₂-eq,净排放5560.8万tCO₂-eq。直接排放中,CO₂占比超六成,CH₄和N₂O占比相对较低;处理过程占总排放的87.9%,其中焚烧占比78.8%,卫生填埋占18.6%,处理方式的优化对减排影响显著。
城市集中供热作为建筑运行热力排放的主要来源,2022年碳排放总量41512.5万tCO₂,平均碳排放强度31.7 kgCO₂/m²。值得欣慰的是,2000年以来集中供热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,从97.1 kgCO₂/m²降至31.7 kgCO₂/m²,降幅达67.4%,这主要得益于采暖能效提升和能源结构优化——单位面积供热量降幅超六成,单位供热量碳排放也下降14.9%。
区域差异:人口、经济与气候的影响
从区域分布看,建筑运行碳排放呈现显著的不均衡性。2022年,7个省份的建筑运行碳排放超1亿tCO₂,合计占全国总量的44%;而3个省份排放量低于2000万tCO₂。这种差异主要源于人口数量、经济发展水平、气候条件和能源结构——人口多、经济发达、清洁发电占比低的地区排放总量更高;北方省份因冬季采暖需求,相同规模下碳排放高于南方。
城市层面,291个城市建筑运行碳排放总量22.6亿tCO₂,123个城市排放量低于400万tCO₂。直辖市、省会城市及经济发达的非省会城市排放突出,整体呈现由北至南、由东至西递减的趋势,与人口分布和经济活跃度基本吻合。
趋势与展望:能耗增长放缓,结构优化成关键
从长期趋势看,建筑运行能耗自2000年以来增长9.0亿tce,年均增6.7%,但增速逐步放缓,"十五"至"十三五"期间年均增速从10.7%降至4.5%。碳排放增速同样放缓,从"十五"期间的11.0%降至"十三五"的2.7%,显示行业节能降碳措施逐步见效。
未来,随着新建建筑隐含碳排放的持续产生、建筑运行需求的稳步增长,城乡建设领域减排仍面临压力。但能源结构优化、技术创新和管理提升带来的潜力巨大,从低碳建材研发、清洁能源替代到污水处理与垃圾处理技术升级,多环节协同发力将推动这一领域向绿色低碳方向稳步转型。
以下为报告节选内容
报告共计: 28页
中小未来圈,你需要的资料易速宝,我这里都有!
发布于:广东省恒汇证券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